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可再生能源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9/10/16 13:57:082296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近日,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光伏、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化学、氢能、地源热泵和海洋能等九个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风能专委会: 面对当前风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风能专委会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风能技术推动风能和电网的和谐发展,风电的应用技术,关注海上风电的发展。事实上海上风电的发展更难,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主创新,包括基础设施、风电检测标准和认证体系都要建立起来。风电产业的生产企业除了满足国内需要,更要考虑怎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此外,风电人才的培养也到了紧要时刻。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现在风电发展道路上共同关注的主题,风能专委会将全力做好服务功能工作,服务政府业服务企业,为我国风能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能与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比如现在提出的风水互补系统、风光互补系统、风能和吸能机的互补系统以及风能的并网应用等。这样一些多领域交叉的问题,风能专委会将会加强与其他专委会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为可再生能源学会做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与其它相关的学会、协会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协同工作,共同促进我国风能的快速发展。 生物质能专委会: 生物质能专委会在学术交流和工作中,对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都深有感触,也形成了对于促进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些未来工作思路: 第一,专委会将针对科技产业发展所碰到的问题,为生物质能行业提供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咨询意见,这项工作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 第二,学术交流上要重点探讨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往往会被忽略,而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更应该关注技术进步问题。专委会一直以来都专注于技术研发,始终保持一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第三,我们认为,对于产业发展,学会组织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辅助政府推广新技术,同时要避免单纯为企业做策划,成为企业的附庸。其实,目前生物质能的发展现状反映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共同问题,那就是我们用“大炼钢”的思想来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样下去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事实上,这个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而不能单纯依靠国家主导和提供补贴来推动。补贴和政策扶持应该贯穿在发展过程中,而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业界人士发出不同的声音,百家争鸣,才能促其健康发展。 光伏专委会: 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导致产业应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成本也成为光伏业界人士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具体包括: 首先,应该为提前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目标作出努力;其次,应该尽量减少全网均摊由政策带来的增量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用。最后,按照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促进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目标要达到20GW,但总体来说,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未来还需要解决的是光伏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发展、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储能和新型电池的研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作为伴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机构,将会努力为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天然气水合物专委会: 尽管经过十来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了水合物,但依然不能回答它的经济价值到底有多大?用什么方法去开采?在“十二五”期间做好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理论、开采技术和试采工程技术研发,才能在后续开发中投入运行,满足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需求,同时带动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研究,从而确保我国在开发和技术应用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天然气水合物专委会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进行的重点工作有五个方面,一是储藏和资源特征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海域和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基础信息;二是实验性开采技术的研究开发,怎样把方法转化为技术,再根据技术研发一系列装置;第三是开采的环境效应和开采安全性研究;第四是封存技术的研究;第五是天然气水合物应用的研究。 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 一提到热利用就是热水器,实际上两者不能划等号,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的利用领域可以研究。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产品的开发来说,集热器要涵盖更宽的热利用领域,并不只是热水器的利用。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利用产品还只是真空管,在平板集热器上已经有了发展苗头。但这依然只限于低温领域,我们要向中温和高温的领域发展。在广度上,空气集热器也应该有所发展;从技术的全面性来说,热利用有建筑热利用、供能业热利用,也能够热发电。从建筑热利用来说,采暖、空调是今后要更快发展的领域,技术上要通过系统的集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来继续推动研发。工业的热利用领域是非常宽广的,我们的眼界要更开阔,使得我们的热利用有一个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发展空间。 太阳能光化学专委会: 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提高,人们重新认识到光催化技术的潜在价值。 目前光化学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光化学类的光伏电池,包括燃料电池和有机电池等,这些电池成本预期比较低,当然里面还有很多技术要解决;二是光催化水制氢;三是光催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能源领域的利用,主要是自清洁技术。比如在在能源领域,长距离输电线的绝缘子采用自清洁技术以后,解决落灰导致的污闪,或者冻雨结冰现象。此外,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板上使用。使用光催化涂层后,一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折射率,使反射率从10%降到2%,同时可以自清洁。只要风吹或者下雨,灰土就自动清除,保证很高的发电量。另一面,光催化在脱除有害物质方面也显示出比较大的前景。例如通过光催化技术可以把汽油里面几十个ppm的硫有效清除,达到欧四标准。这都是潜在的应用领域。 同时,太阳能光化学领域在应用方面要向风能、光伏热利用学习,提高在应用领域的占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氢能专委会: 相比太阳能、风能等,我国的氢能有相当的基础,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氢气第一生产大国,大概年产氢气1500万吨,远远超过美国。我国氢气生产有个特点,氢气比较贵,但它是焦炭的附产气,而我国的焦炭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 氢的运用之一是车用燃料电池,奥运会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示了23辆燃料电池车,运行得很好。明年上海世博会,计划使用200辆燃料电池车。中国的氢能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但是离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存在配套设施的问题。 在明年计划进一步推进燃料电池车的研发生产,另一方面除了纯氢以外,我们应该考虑一部分氢和天然气掺在一起用。实验证明,用天然气中掺进20%的氢气制成的混合燃料去开内燃机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50%,现在正在山西开展试验。山西的煤气丰富,从煤气取得氢气非常便宜。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氢气,而是氢气太多,一时半会儿用不完,正在发愁。所以山西省发改委已经批准了6000亿的投资方案,正处于招标阶段,争取明年12月开工。建成以后,准备用40辆运煤的卡车,在矿井到车站之间的20公里路程来回跑。如果示范成功就会推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地源热泵专委会: 地源热泵技术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学术研究得不是很透彻,很多课题还没有攻克,有些数学的热量模型还不能完全动态地描述一个现场情况,学术研发还有很长路要走。 地源热泵专委会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强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因为我们现在都是城市级的推广,数百万平米的项目。不管它开采的是井水还是地埋管方面的技术,对底下岩土的热干扰肯定是存在的。另外在一些北方地区,只采暖不供冷,岩土的热不平衡非常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整个岩土的温度下降,恢复不了。不管从政策角度、技术角度还是学术角度上讲怎样规避这种风险都是要加强探讨的问题。还要加强市场培育,同时也要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此外,专委会也要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开始地源热泵在区域运用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大规模区域化利用要考虑哪些技术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怎样通过一些新的融资手段、融资策略来推动这样一个发展。 海洋能专委会: 海洋能开发有其特殊性,技术更复杂,难度更大。 由于缺乏确切的我们的统计数据,学术界尚未对海洋能的资源形成共识,但我国的海洋能资源蕴藏量很丰富、巨大,开发前景广阔。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国外又重新开始重视海洋能的开发。从技术水平看,国内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海洋能专委会在“十二五”期间主要的工作包括,建议要建1-2个万千瓦级的潮汐电站,进行研究,重点在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在“十二五”期间要搞波浪发电和潮流发电,建成实用化的电站1-2个,要求技术管理、长期运行效果好;第三,建海岛多能互补独立供电系统1-2个,在海岛上把潮汐、波浪等海洋能和太阳能、风能等两到三种可再生能源合到一个系统里,为大陆上不能供电的、比较偏远的海岛解决独立供电。第四,做一次全海域各种海洋能的调查,为将来的海洋能开发做好准备。